聚焦第五届“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总决赛 草根创新添新亮点

12月11日,由《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办的第五届“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张江机器人谷落下帷幕。

1970年01月01日



12月11日,由《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办的第五届“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张江机器人谷落下帷幕。因疫情原因,本次决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最终,“把握未来‘手’先开始”团队凭借“多自由度精细辅助手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作品摘得桂冠!

获得亚军的WITCUP智能角法团队、获得季军的精诚合作队与评委合影

数量与质量齐飞 见证梦想走近现实 

“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快速成长为国内康复人的创意孵化平台,见证着无数梦想变为现实,助推康复医学技术发展迈上新台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吴毅在致辞中欣喜地指出,“五年来,我们见证着大赛更专业、更具影响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康复一线工作者、学生、团体参与;我们发现作品更具有临床价值;最振奋的是优质的作品变成产品,甚至产业化生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吴毅致辞

本届大赛的作品数量再创新高,相较往年,今年处于原型阶段的作品比例明显上升占45%左右,有34%的作品处于设计阶段。傅利叶智能集团总裁顾捷感叹,“第一届大赛的时候,大家都只有一个萌芽期的想法,今年大量作品比较成熟,不仅创意被付诸于图纸,很多已经有了样机,甚至具备市场产品化前景。”此外,四年的耕耘也令赛事收获大批拥趸,往届选手再次参赛率超过了30%,熟面孔带来新创意。不管是大赛还是选手,都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稳步成长!

傅利叶智能集团总裁顾捷致辞

决赛的评委来自不同领域,有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有医学工程领域和高校康复领域的专业代表,也有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人,以及擅长产业化的企业家,在产、学、研、用、资等五个方面“把脉”康复医疗创意项目。

来自各个领域的评委们

评委们纷纷感叹今年作品的成熟度越发贴近市场。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黄国志在线上点评时,干脆直接发出了关于团队情况、研发成本、市场空间的“灵魂三问”。上海临港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医疗投资总监庞常伟则从投资的角度提出了新想法,他认为投资应该紧密结合临床,很多创意作品的医工融合都很完美,不如成立一个种子基金来帮助更多项目实现产业化。

创意舞台不拘一格 草根创新力量崛起 

入围十强的决赛作品充分体现了创意多元性,一方面覆盖各个年龄周期,如老有所“护”——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理想伴侣、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辅助机器人;另一方面也涉及人体各种部位,例如柔性绳驱自适应性下肢外骨骼助力系统、一种膝关节分离牵引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系统。获得亚军的基于闭环控制的智能拔罐器,则让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为中国康复工作者们提供了展现创意的舞台,这里不拘一格,只要能够真正解决康复领域的某些实际问题,都有可能朝产品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本次比赛有52%的作品来自学校师生,其中部分优质作品凸显医工融合的大趋势。而来自临床一线的参赛者则将临床痛点化为创意,再由工程人员“动手”打造,医工之间配合默契的精诚合作团队,凭借一种膝关节分离牵引器成功摘得季军。

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院长敖丽娟点评选手

可喜的是,参赛作品兼顾了实用性与专业性,冠军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他们的作品多自由度精细辅助手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充分体现了科技的创新力。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院长敖丽娟充分肯定了整个研发工作,并且表示研发团队特别细致地考虑到拇指的运动控制,能够做到屈伸和外展,“它实现了三个电机控制拇指的三个自由度,这一点在绝大多数的机器人手当中是不太多见的,所以这个部分我认为是非常卓越的。”

十强选手、一等奖获得者智新介绍他的作品肢关节灵活康复仪(系列)

十强选手智新,是一位脑干出血病人 ,经过5年多的努力终于恢复健康。而在跟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他研究出了肢体活动康复系列产品,在4年中帮助了大量病患朋友。他的作品让评委感触颇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徐冬艳感叹,康复设备未必都需要高大上,脚踏实地的作品也能另辟蹊径,开辟出经济实用比较接地气的一条产品线。

本次比赛为智新这样的草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机会,他透露,一条朋友圈让自己看到比赛并报了名,没想到自己能走得这么远,一路过关斩将还拿了一等奖。“感谢康复人创意大赛这个平台,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更多偏瘫后遗症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傅利叶智能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Zen KOH表示,比赛见证了中国康复人的创新能力,希望未来康复人创意大赛走向国际,跟国际上最牛的团队PK创意。

关注 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 官方公众号


创新

取消
0条搜索结果

过滤标准

资讯

公司

智能康复